根据辽宁省教育厅《2025年第四届“新文科+人文城市”公共艺术创意设计大赛的通知》要求,现将辽宁工业大学2025年第四届“新文科+人文城市”公共艺术创意设计大赛暨省赛选拔赛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竞赛组织
主办单位:创新创业教育中心
承办单位:文化传媒与艺术设计学院
二、参赛对象与要求
1.参赛对象:
我校正式学籍的全日制在校本科生、研究生(含国际留学生)均可参加。参赛学生在指导教师的辅导下, 以团队或个人的方式参加竞赛。
2.参赛要求:
每件作品作者人数1至3名学生,每件作品的指导老师不得超过2人。
三、竞赛内容与方式
本届竞赛坚持学术与公益并重,艺术与技术并重。既有鼓励大学生充分发挥创新设计能力的“非命题”赛事;也有结合企业需求,为实践、创业而设计的“命题”赛事。
1.非命题类
A组:跨学科融合艺术创作。
作品要求:参赛作品以原创性为主,艺术设计作品结合其他领域学科交叉融合创作,新技术融合(AI技术、3D打印技术、AR技术、VR技术等)、新材料融合、新媒体融合、新表现融合应用在视觉传达设计、数字影像与视频设计、环境空间设计、造型设计、公共艺术设计、时尚设计、文化产品设计、数字绘画等方面的创作作品,创意特色鲜明,形式感强,制作精良。
B组:“人文城市 ”城市景观与公共设施创意设计。
作品要求:包括公共景观设计、园林设计、建筑设计、城市雕塑设计等。美化、提升城市人文环境,引领城市发展需求,作品包括公共设施设计及公共空间视觉识别设计等。
C组:非物质文化文创设计。
作品要求:以地域文化发展为脉络,发掘地方非物质文化特色,要求原创作品,构思巧妙,形式感强,工艺精湛,符合行业规范和技术标准。
2.命题类
A组:“山海有情、天辽地宁”艺术创作
作品要求:作品需要深入探索和反映辽宁省的地理、历史和文化特点,如辽宁的山脉、海滨,以及当地的人文历史。鼓励使用独特的创意手法,结合辽宁的自然风光和人文背景,展现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情感表达。支持利用现代艺术技术:如数字媒体、动态影像、交互技术等,以增强作品的视觉效果和观众互动体验。鼓励探索本地材料或与辽宁文化相关的材料,如使用当地特产材料制作艺术品,以增加作品的地域认同感和文化深度。作品应具有强烈的视觉吸引力,能够引起观众对辽宁自然和文化美的深刻印象。对于需要在公共空间展出的作品,设计需要考虑与环境的和谐融合,展现出辽宁地区的自然美景和城市特色。
B组:“ 印迹· 城市—东北亚国际化中心城市 ”主题艺术创作
作品要求:“ 宣传沈阳文化、讲好沈阳故事 ”,反映沈阳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文化元素和特色;具备独特视角讲述沈阳故事。可以是视觉设计、多媒体展示、绘画等多种形式。融合现代科技与传统文化,创新表达方式者优先。
3.作品提交规格:
登陆辽宁省大学生创新创业管理共享平台 https://cxcy.upln.cn/提交评审海报,具体格式如下:
图片作品:作品每幅尺寸为A1、分辨率300dpi、格式为JPG、RGB\CMYK,系列作品可提交不超过3幅的作品。
视频文件:每件作品时间长度不超过10分钟,格式为mp4格式,文件大小不超过100mb,并提交尺寸为A1、分辨率300dpi、格式为JPG、RGB\CMYK评审海报。
交互作品(软件作品):界面编排合理美观有个性、互动操作流畅、所有网页页面链接都必须与主题相关、不含任何恶意代码,不能在作品中超链接到除参赛文件以外的网页和其他资源,请提交尺寸为A1、分辨率300dpi、格式为JPG、RGB\CMYK评审海报,软件演示视频格式为mp4 格式,时间长度不超过10分钟,文件大小不超过100mb。(后期展览需提交获奖作品实物)
动态作品:每件作品时间长度不超过10分钟,格式为mp4格式,文件大小不超过100mb,并提交尺寸为A1、分辨率300dpi、格式为JPG、RGB\CMYK评审海报。
实物作品:每件作品提交尺寸为A1、分辨率300dpi、格式为JPG、RGB\CMYK的评审海报。(后期展览需提交获奖作品实物)
四、竞赛时间及报名方式
1.竞赛时间
作品提交时间:2025年10月15日—2025年10月22日
2.报名方式
竞赛需要参赛团队登陆“辽宁省大学生创新创业管理共享平台”(http://cxcy.upln.cn/)报名提交作品。
注:所有报名参赛的团队与个人以参赛作品为单位,填写创新创业竞赛作品学术诚信承诺书(详见附件)。指导教师与全体成员签字后,以指导教师为组,将扫描的PDF文件以“作品名+组长姓名”命名,压缩包“专业+指导教师姓名”命名,在2025年10月22日前发送至邮箱604791163@qq.com,未提交承诺书的作品将无法通过平台初审。
五、竞赛评审规则
1.竞赛组委会办公室对参赛作品进行资格初审后,符合要求的作品提交省赛评奖委员会进行评审。
2.省赛评奖委员会采取集体线上或线下评议方式,对参赛作品评选。
3.大赛评审委员会实际参加评审的人数必须达到应到会评审人数的三分之二。
4.大赛评审委员会评审后,每类作品按照总成绩由高到低进行排序并赋予相应奖项。
5.评奖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严格标准,以质论奖。
6.作品应具有积极正面意义,能够充分体现学术与公益并重、艺术与技术并重。
六、评审方式与评分标准
1.评审方式
评审工作科学规范,严格执行省赛竞赛组委会专家组关于竞赛评审工作的有关规定和注意事项,由指导教师对参赛作品进行初审,对符合竞赛要求的作品,并依据作品质量对所指导的学生作品进行排序。
校赛不评等级,符合标准直接推省赛。
指导教师对学生参赛作品进行排序后,按照“学生姓名+作品名+序号”编制表格,表格签字后,以“指导教师姓名+作品排序”命名文件,在2025年10月22日前发送至邮箱604791163@qq.com
2.评分标准
评审按照主题契合度40%、创意30%、制作30%三大指标,按照每幅作品的平均得分评出相应奖项。
七、竞赛结果公示
竞赛结果将在评审结束3个工作日内在“辽宁省大学生创新创业管理共享平台”(http://cxcy.upln.cn/)进行公示,公示期为三天。
八、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张老师:13504061437
邮箱:604791163@qq.com
请各学院指导教师及参赛队员及时关注“辽宁省大学生创新创业管理共享平台”(http://cxcy.upln.cn/)网站竞赛页面。
九、作品学术诚信与道德规范
1.参赛作品或个人须遵守学术诚信规范,不得违反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以及社会道德规范;不得剽窃、抄袭他人学术成果;不得非法使用他人知识产权;不得利用网络资源或AI拼凑及买卖、仿造作品;严禁U盘或手机抄袭及伪造、篡改实验数据等。因学术诚信与道德规范引起的法律纠纷及责任由作品团队或个人承担,同时取消作品参赛资格及撤销其所获奖项,由团队和指导教师按学校相关文件承担相应责任。
2.作品应为原创设计,严禁抄袭,一经发现立即取消参赛资格并公示。作品内容不得包含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规的内容,不得出现黄色、暴力、违反法律法规的文字、画面等;不得包含涉及与性别、宗教相关的歧视性内容,不得侵犯他人隐私;不得侵犯任何第三方的知识产权或其他权利,由此引起的相关法律后果均由交稿者承担。
3.作品应符合赛事主题和内容,不得出现任何与参赛人员姓名、单位相关的文字、图案、标记及其它与设计方案无关的符号,不符合规定者将被视为无效作品,取消参赛资格。
4.提交作品恕不退还,请参赛者自留备份。主办方对所有参赛作品拥有使用权包括但不限于编纂、发表、出版等。
5.作品提交后,不得修改作者、指导老师等信息。
6.禁止赛事内一稿多投,如有违反一经发现,取消参赛资格。